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好消息啊!!!

今天,论坛里的中华视网膜病变协会互助网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啊!!!!是关于基因治疗的啊!!!各位病友都来看看啊!!!!看12月21号的啊!!今天的。
是那个“转换医学与视网膜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么?
感觉好像基因治疗快临床的样子
一切都会过去的!
的确是好消息,盼望更多的基因临床能更快的在中国开展!
希望明天会更好!
怎么找不到。能把链接发上来吗?
转自中华视网膜病变互助网  http://www.retina.org.cn/index.asp

转换医学与视网膜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作者:庞继景  来自:   人气:46    中华视网膜病变互助网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发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大量投入,虽然产生很多的新发明,新技术,但并没有使人类的健康状况得到应有的改善。在此背景下,旨在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联系的转化医学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受到重视。转化医学的概念其实一直是传统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倡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找出答案,然后再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向临床应用。同时通过临床应用过程中观察发现新问题,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发现解决问题新方法的过程。所以说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医疗诊治的总体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
     近年来转化医学之所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是对前些年为研究而研究这一现象的反思,更是因为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这个特点所决定的。转化医学可以在基础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为开发新***及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一条直通道,使中国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尽快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眼科临床中一个难点就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很多疾病的致病基因已被发现。许多和人类具有相同突变基因及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被发现。特别是腺相关病毒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特别是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基因突变导致其相应蛋白产物缺失或无功能。基因疗法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个载体把正常的相应基因转入到病变细胞内,使之产生相应的正常蛋白产物,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纠正病变的目的。
          2004年以来我们通过雷伯氏先天性黒矇2型 (LCA2)小鼠动物模型首次证明如果治疗及时,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疗法可以根治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失明。相关研究已成为正在进行的LCA2临床试验中重要的临床前试验数据。目前正在进行的LCA2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中晚期患者中残存的具有微弱视力的黄斑部锥细胞功能,能否在治疗后得以恢复。我们通过LCA2的小鼠模型实验证明,这些残存的功能及形态都不正常的锥细胞经过基因治疗后功能及形态都能得到恢复。
        这项成果为恢复中晚期LCA2病人的黄斑部残存锥细胞功能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被最近的临床治疗结果所证实。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工作,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疗法,成功治愈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全色盲小鼠模型。为全色盲病人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疗法,我们也成功治愈了临床上最常见,病变较重的由视网膜杆细胞磷酸二酯酶B亚基基因突变造成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动物模型,为临床基因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计划在近期和中国合作进行雷柏氏先天性黑蒙2型(LCA2:RPE65基因突变引起)病人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我们也计划将来和中国的眼科医生合作进行全色盲1型(CNGB3基因突变造成), 雷伯氏先天性黒矇1型(LCA1, GC-1 基因突变造成)和视网膜劈裂症( RS-1 基因突变造成)等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项目.  根据中国病人的具体情况,也在合作进行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色盲2型(CNGA3基因突变)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这次广州眼科学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视网膜基因治疗相关临床试验组织者将在9月8日上午10-12点举行一场高水平的视网膜基因治疗研讨会。报告视网膜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随着雷伯氏先天性黒矇2型视网膜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愈来愈多的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已开始进入临床试验。今年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题基金及动物平台项目,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用来建立视觉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技术与评价平台开始进行大规模资助,   标志着在中国进行视网膜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新阶段。更可喜的是随着中华爱心基金会、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北京同仁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功能实验室、北京眼科学院,联合发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专项基金的设立,有望使更多的中国眼科医生参与进来,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及基因检查,使中国的先天性致盲眼病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庞继景教授简介
      庞继景,198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4年在著名小儿眼科专家丸尾敏夫教授指导下在日本帝京大学病院眼科临床研修1年。1995年考入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眼科学博士课程,师从高度近视及视网膜变性研究领域世界知名专家所敬教授。并于1999年初获医学博士称号。随后赴美国奥克兰大学眼科研究所,在所长Dr.
                                Janet
                                Blanks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不同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在小鼠视网膜的表达。2002年应视网膜基因治疗专家Hauswirth博士邀请转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任眼科助教授(研究系)。主要通过研究和人类视网膜疾病具有共同致病基因的小鼠动物模型来探讨基因疗法治疗人类视网膜疾病的可行性。2009年起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眼科副教授。 多年来,庞继景教授的工作一直站在世界视网膜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领域的前沿,也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包括LCA2基因治疗在内的多个临床前期及临床试验项目组成员,也是视网膜基因疗法技术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促进者之一。近年来,受邀在中国进行四十次专题讲座。2008年起兼任温州医学院特聘教授并主持建立具有高水平的视网膜基因治疗研究室。近五年来,庞继景教授有三十多篇有关基因治疗的文章发表在眼科及基因治疗的主流杂志。曾获H.
                                Talmage Dobbs 眼科贡献奖(Emory University,
                                2003),及包括以Robert P. Burns 博士
                                (密苏里大学,2005)命名的客座教授在内的多个客座教授称号。担任多家眼科,基因治疗及遗传专业杂志审稿人和编委。目前任中国海外学者视觉和眼科研究联合会理事兼秘书。
这个消息是新的吗?2009好像看到过,我儿子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视网膜劈裂症( RS-1 基因突变造成)如果基因治疗能在国内那太好了。
楼上的朋友。你在2009年看到过吧?这么说现在我们的RP治疗可能有办法了。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的通道还没有畅通。
坚持终归否极泰来.坚信高科技一定会带我走出困境.走向我梦想的远方...........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治疗啊!
视网膜劈裂症是什么症状?
哪位那能指点一下,文中提及的“在9月8日上午10-12点举行一场高水平的视网膜基因治疗研讨会”是哪一年的事情啊?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