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干细胞移植—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新希望

有一种特殊的眼病叫视网膜色素变性,最终结果是失明,就目前而言,这种病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眼科医生所能做的,可能仅仅限于在“保养”或延缓病情发展上做点事情。但是,最近一些新的治疗技术让病人看到了曙光,至少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干细胞移植。
要想知道干细胞移植是如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首先要了解这种病是怎么造成失明的。在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叫视杆细胞,帮助人们在黑暗环境下分辨物体,如果这种细胞不正常,就会出现夜盲,也就是常说的“雀盲眼”;另一种叫视锥细胞,帮助人们在明亮环境下看东西,假如这种细胞不正常,视力就会明显下降。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与一层重要的组织相接触,叫做视网膜色素上皮,这层上皮负责为感光细胞提供营养,维持正常代谢,并且像一道屏障那样保护感光细胞。而视网膜色素变性,恰恰就会影响这两种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出现进行性退化变性,最后功能完全丧失。
那么,干细胞为什么能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呢?原来,所谓的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无限制自我更新能力、同时也可分化成特定组织的细胞,医学上把这种细胞叫“万用细胞”。当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由于变性失去功能后,将干细胞注入到眼球内,干细胞会发生三种变化,一是干细胞开始分化,产生所需要的各种细胞;二是发挥旁分泌功能;三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说起来,干细胞技术的出现多少有点讽刺意味,因为它与一场战争悲剧有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但日本人就是不投降,顽强地继续抵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向了广岛和长崎。大爆炸后,强烈的光辐射导致了这两个岛大批人群的造血系统障碍,许多人濒临死亡的威胁,悲观的情绪像驱不散的阴云开始笼罩日本的上空。于是,全世界大批的科研人员迅疾开始实验研究。1951年,芝加哥的三名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假如把骨髓移植到受到光辐射照射后的老鼠和几内亚猪的体内,会产生明显的造血作用,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干细胞的作用。直到1961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才第一次识别出造血干细胞。接下来的研究发现,人体里的许多器官都存在干细胞,其中就包括眼睛,这些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补充受到损伤而失去的细胞。
尽管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动物实验的结果已经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而且不仅仅视网膜色素变性,在未来的几年里,老年性黄斑变性也可能受益于这种治疗技术。
又是个好消息,谢谢共享
谢谢楼主.认真的学习了.长知识了.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很多
顶一下!希望各位版主 楼主的发帖能更通俗些。
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