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感谢楼主持续不辞辛劳地为大家带来新消息。此则消息虽显示仍未达到治疗的程度,却比一年前的技术展现已有了新的较大进展,特别是IPSC分化眼组织类技术的细胞重编程研究的完成,尤其值得大家遐想与期待。相信我们美好的明天不会是遥远的梦想!
有生之年呢?还是接下来的几年呢?这个问题确实很难断言。然而,我个人是倾向于持乐观态度的,——希望大概在接下来的几年。因为当下的技术研究水平已经不是过去所可比拟的了,正如电脑和手机的更新换代一样,其性能与更新换代不是平稳向前推进,而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向前推演。类似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的研究也正在发生新技术的革命,如超算、AI技术等。随着众多大咖的不断涌入,或许有理由相信,治疗的希望将会很快到来!
所言甚是,我的观点看似太乐观了一点。所以有如此乐观者,大概是因为平时对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报道关注颇多之缘由吧,加之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对于一切问题和困难总会持积极乐观向上的。这确实很容易会产生另一种较为偏颇或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乐观。但现在,我的观点是不是属于这种盲目乐观之范畴呢?这个问题着实值得沉思与求索。然而,记得人类尝试用基因技术而终致重大意外的研究治疗疾病之初期,到基因技术成功使 lebers获得光感,直至当下美FDA批准用此技术治疗RPE65,分别用了大约20年与10年时间。在干细胞方面,医学领域从来是将干细胞不可再生作为至高无上之权威,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一权威又被打破,以至于在2012年诺贝尔为在此领域作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颁发医学奖;从开始用繁琐原始之手段改造培养干细胞,到成功第一次使用视网膜细胞临床研究,直至当下成功再生视网膜结构及其功能细胞,分别经历了6年与5年。从上述的两组时间数据,我们也许可以欣喜的发现,人类探索该领域的步伐已然在加快;若要说瓶颈,或许在探索早期可能会更具挑战性。况且,目前多种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高效运用,我们或许应该可以对未来的技术突破抱以更加乐观一点的心态!——期待未来五年,我们将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顺其自然”,这四个字真好!既然我们都遭遇了如此之境地,那就自然地顺应这种变化积极向前吧。再说,屈指算来,守宅也才是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要是再来几个五年,但愿我仍能顺应这变化的一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