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新消息不断,实在令人振奋!时下的讯息,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脱离单纯的实验室理论和尝试性质,更好像是开始走出实验室向着治疗的目标缓缓走来。如果说,十年前的RPE65基因修复是治疗疑难疾病工程理论探索的开始,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就是这项工程实施前方案研究。如同一个生命经过十年的孕育,现在就要准备成熟降临。我们的光明与未来,很快就要随着这个生命的诞生而变得更加灿烂!
朋友们,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讯息而感到激动,尽管忧伤是我们的节日,黑暗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也不能放弃心中的希望。况且,这样的不幸或许很快就要成为过去,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洒满阳光!君不见,讯息中的所有细胞类型和细胞层、动物概念模型的功能整合及治疗产品管线的措词意味着多大的含金量吗;君不见,远隔万里之外在国人天才眼中也只是咫尺之遥吗;君不见,不名一文的我们正准备迎接光明的巨大财富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以更加豪迈的姿态走向未来?
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这不是预言,更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必将实现的科学的规律;这种规律虽未实现,但已然可以让人感知,可以让人触摸;我们怎么会不激动呢。最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现实不久就要在我们面前展现。来吧,让我们抖擞抖擞精神,手拉手,肩并肩,一起走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十年之后?何以见得?若是十年,我想国内也会具备如此移植视网膜的能力了。依照biotime公司近年来的研究推进情况,乐观估计三年内应会出现首例3D视网膜移植治疗的患者。只可惜,国内干细胞多能分化的同级别研究水平还未在公开媒介报导过,只有温州医学院的金子兵教授公开报导过,已经成功分化的具备感光能力的微型视网膜片,但仍未有整合能力。作为国家的重点实验室,有理由相信,金教授等天才般专家一定不会辜负我们众多患者的期待!
感谢飞狐兄,感谢各位友人,见笑了——
或许多数朋友对不久后可以得到治疗的观点不以为然。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因为类似的新好消息实在太多了,月月年年都会有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场合听到各类的新消息。可是,多年后的今天,各类消息看似与以往一样异彩纷呈,却还是未见真正的临床治疗的案例;也许,开始的那种对治疗的急切渴望与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而激起的振奋与期待,却在日复一日的残酷现实与黑暗中逐渐侵蚀和消沉,以至于若干年后再面对看似相同类型的好消息,竟也不愿或不敢相信这一切会很快到来。这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不愿让自己在迅速燃起希望之火后,很快又开始陷入没有止境的无奈的痛苦的等待之中。这样的悲与苦,我们都同样经历,并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然而,作为一位乐观主义者,面对上述的消息,我更愿意急切燃起希望之火焰,让熊熊烈火一直持续不绝。只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人体的器官移植在当下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心脏与肾脏移植等,只要人造多能分化干细胞组织能达到或接近天然视网膜结构并能功能整合,我倒十分愿意相信这种干细胞组织可以替换移植原有视网膜组织;这次的biotime公司报导的消息,距离这样的目标看来已经很近。因此,我非常愿意相信并期待用不了几年,世界将会出现视网膜移植RP患者的案例。
至于十多年来,基因修复为何未能真正治疗视网膜疾病?我觉得,很多报道在当时过分强调某一科研成果的片面性,致使人们觉得有发现并解决了某一问题后,视网膜疾病就可以顺利得到治疗了。殊不知,影响视网膜疾病的基因至今才发现上百种,这些已发现的致病基因也是在无数病例中经过多年筛选而得到,谁又能说,致病基因就只有这些呢?谁又能说,只要解决了这些已知的基因就能使视网膜细胞表达出健康的蛋白质呢?人之所知怎能否定人所不知?我们所闻的,令人振奋的很多消息虽不能直接使其迅速走向临床,但确实也大大推动了各类研究的进度与成熟。回顾十多年,从基因修复到干细胞诱导,从分化干细胞到感光细胞,从感光细胞到细胞薄片,诸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众多的治疗研究方向中,敝人认为,对于早期RP,基因疗法或许是一个稳妥的选择;而对于如我等晚期RP,视网膜移植该是一个十分安全和可靠的选择。肤浅之言,聊以消遣!
浓郁沉香,加一下我的QQ,如何? --3110235067。
确实,等待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但是,在我看来,貌似毫无区别的等待很有可能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消极悲观的等待,很容易使自己的心灵更加抑郁和沉重;久而久之,原先那鲜活的充满光彩的心灵也会逐渐褪色黯然,即使有机会得到治疗,眼睛的光明又怎能换来内心的灿烂!为此,让我们一起在残酷的悲与苦中尽可能的卸下沉重的包袱,让心灵插上平常乐观的思想羽翼,逐步冲破黑暗去迎接新的光明!
现在我反倒有些庆幸,瞎话连篇成了我不可剥夺的权利。请各位友人不要见怪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