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日日夜夜萦绕心头的困惑与期待,终于有了一线讯息。这种基因与干细胞结合的手段或许就是晚期RP的理想选择。坚信,这种研究的深入,定将为我们带来切实的光明。感谢飞狐兄的分享!
这样的担忧和疑或也许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共同想法,这可能足以说明对这种患疾的研究是极具难度和挑战,但我坚信,天才般的科学家们一定会最终获得成功。。正如十多年前克隆羊和牛之类的新闻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是极具稀奇与玄妙那样,清华大学再生专家邓教授在几年后竟也可以利用更安全的方法(无致瘤性)诱导干细胞并最终成功对灵长类动物的克隆。我们疾病的治疗需要众多的勤勤勉勉的医学工作者的付出,我们的未来更需要富超凡想像力的天才的创造!!
从此讯息中是否可以判断:此种3D视网膜薄片与宿主视网膜的结合程度要比牛津大学切入式视网膜薄片的效果要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另外,很多干细胞专家所谓的突触之理论很是让人费解。所谓的突触是真正的在形态上的存在,还是细胞间传递信息所必需的物质,亦或是二者兼有?若是单一的形态上的存在,那同样是正常的分别是A和B型的两团血滴,为何不能紧紧相溶呢?诸此种种,实在是疑惑无穷啊!
非常赞同飞狐兄的观点,自然发育的视网膜细胞层应比诱导分化的视网膜细胞片更加有效与成熟。尽管如此,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说明:只要细胞片足够成熟,技术性的操作已经得到有效解决呢!再者,五年前的诱导分化的单个尚无感光能力的RPE细胞曾让我们激动万分,回顾近五年,基因与干细胞的发展又是多么令人振奋,更加可喜的是,国内少数机构在此方面也逐步深入攻关与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治疗的曙光离我们不会太过遥远!
同时,这种治疗方案是否也意味着:如果有合适的视网膜组织层,就可以将患RP的视网膜进行替换呢?如果果真如此,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了!曾几何时,视网膜的信息传递或者说是神经元的传导被看作是人类医学的一大禁区,在不到区区数年间,竟有如此神速的进步,委实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喜和神奇!然而,要让较成熟的可操作性的治疗方案走进普遍临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纵然如此,我也会用尽青春不懈守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