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视网膜色素变性果然是炎症
2015-05-11 朱雪梅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英文名称为retinitis pigmentosa,意思是“色素性的视网膜炎”,但后来发现基因缺陷是RP的根本原因。最近,又有研究者重新关注炎症机制在RP中的作用。是一组以光感受器细胞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退行性病变,是20~64岁年龄段人群遗传学致盲的首位原因。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已发现了50多个与RP相关的基因突变,但其究竟通过怎样的机制导致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凋亡尚不清楚。
在RP的动物模型发现,在疾病的早期即可观察到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炎症细胞的激活,可能加重了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在RP患者的玻璃体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有研究报道视功能更差的RP患者前部玻璃体炎症细胞更多,但该研究采用的裂隙灯计数炎症细胞,有主观误差及方法本身局限性。
最近,日本的研究者采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测量房水闪辉值,探讨其与RP患者中心视功能之间的关系,该方法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性好。他们共研究了160例诊断为典型RP的患者和59例正常对照,分析房水闪辉与RP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Humphery视野测量的平均偏差(MD)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RP患者的房水闪辉值比正常对照显著更高,RP患者的房水闪辉值与VA和MD呈负相关。由于在正常对照中,房水闪辉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故研究者进行了不同年龄的亚组分析,发现在40、50、60岁的RP患者,房水闪辉与VA显著相关;在30、40、50、60岁的患者,房水闪辉与MD显著相关。RP患者中,MD>-15dB组的房水闪辉值显著高于MD<-15dB组。
结论:在RP患者中,房水闪辉显著增高,并与中心视功能呈负相关;这提示炎症与其中心视功能丧失有密切关系,视网膜色素变性确实属于炎症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