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老人“夜盲”后失明,原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8月14日06:18 来源:海峡都市报  
纠错|收藏我要推荐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网N本报记者 林宝珍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今年70岁的林大娘有多年夜盲症,天色一暗,看东西就模模糊糊。儿女带着她不知看过多少家医院,还特地到省外苦寻良医,但4年来老人的眼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最后失明。老人患的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其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

  近些年,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探索出了一条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新思路,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个多月前,林大娘的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带老人前往诊治。经过精心治疗,目前老人的双眼视力显著提高,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突然“夜盲”,寻医问诊四载

  林大娘家住连江县的一个小镇。四年前,一向视力不错的她开始出现“夜盲”症状,视力下降,当时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但因老人的子女均在外地,无人陪伴,而且当时她觉得视力不影响生活,便没有及时住院治疗。

  到了2010年,老人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双眼无法视物,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这时,儿女们着急起来,带着她到处就诊,去年还去省外某大型综合医院治疗半年,视力也没有丝毫恢复。

  一个多月前,林大娘来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医院神经眼科主任庄淑流主任医师接诊。经检查,她的病情已发展到视网膜色素变性晚期,眼底损害严重,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窄、部分闭塞,双眼几乎失明。

  世界性治疗难题,关键是延缓感光细胞死亡

  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神经眼科庄淑流主任介绍,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极其严重的致盲性的遗传性眼病,当患者出现夜盲症状时,负责夜视力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已经死亡了50%。随着病情的发展,负责白天视力的视锥细胞也逐渐死亡,最后的结果就是双眼失明。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国约有100万。由于这种病致盲性高,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移植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已成为全世界眼科界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拯救和延缓感光细胞的死亡,就成为极具现实的问题。

  东南眼科新疗法重见光明乐开怀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探索出了一条治疗新思路,庄淑流主任和神经眼科团队采用创新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5年来治疗了近500例患者,患者效果满意,视力提高两行以上的达到70%以上。

  林大娘入住东南眼科医院神经眼科病房后,庄淑流主任就为她采用创新疗法治疗。目前,老人的视力已显著提高(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2),日常起居能自理了。老人和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在出院之前特意要求和神经眼科的医生合影留念。

  名词解释

  何谓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侵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遗传性眼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夜盲、视野缩小和色素性视网膜病变为特征,随着病程的进展,中心视力渐进下降,最终导致失明。

  庄淑流主任提醒,有夜盲症状的患者或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家族史的人群,要趁早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以排除患病的可能;经过长期治疗,视力无法提高的弱视、屈光不正的少年儿童,也要警惕患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可能。庄淑流主任说在日常的门诊中遇到不少此类患者,应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国约有100万。由于这种病致盲性高,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移植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已成为全世界眼科界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拯救和延缓感光细胞的死亡,就成为极具现实的问题。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国约有100万。由于这种病致盲性高,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移植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已成为全世界眼科界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拯救和延缓感光细胞的死亡,就成为极具现实的问题。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国约有100万。由于这种病致盲性高,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移植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已成为全世界眼科界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拯救和延缓感光细胞的死亡,就成为极具现实的问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