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有望重获新生

译者任铮浩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利用基因疗法,成功的在实验狗体内矫正了一个变异基因,这种同时存在于人类和犬科动物体内的基因变异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罪魁祸首之一。此次实验的成功为最终攻克人类视网膜色素变性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小狗不仅是人们最亲密的朋友,它们还与人类有着相似的眼部结构,不论是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一疾病的解剖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发病特性上,还是对此次试验中所采用的基因疗法的积极反应上,人类与小狗都有着很高的相似性。两者都有可能患上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由RPGR基因异常所导致的遗传性眼病会导致视网膜的病变,仅在美国,其患者就有10万人之多。
究竟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呢?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主要由亲代单方或是双方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性眼科疾病。这种基因的变异可以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及X连锁遗传这三种形式在其子代身上得以延续。在拥有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史的家族中,男性成员的发病率很高且病情严重,而与之相对,女性成员即使遗传了该致病基因,也很少表现出视力受损的症状。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人,其视网膜内负责获取影像的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等光感受细胞不断死亡,这将导致患者的视力不断下降,大多数病人在40岁前后都会最终成为法定盲人。
研究者通过此次实验成功治愈了换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实验狗,其体内存在两个变异的RPGR基因,他们对光感受细胞的危害各有不同。这一病况在实验狗身上极为罕见,但是,在人类患者中却屡见不鲜。实验狗视网膜下被注入了疾病治疗RPGR基因——一个从人体内获取的正常基因样本——之后,研究者发现,不仅实验狗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开始自行修复,其连接到其他视网膜神经元的光感受细胞的功能也开始恢复。
基因治疗的工序相当复杂,合理的基因治疗手段以及能够保证治疗基因直达病变细胞的手术技能这两大关键条件缺一不可。在现阶段,基因治疗上处萌芽之时,科学家必须要选择一种能够将基因物质送达病变细胞的病毒载体,这种载体必须只能针对视锥细胞核视杆细胞产生作用,而不能影响到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此外,他们还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利用一段基因代码确保只有当病毒抵达所需位置时其中包含的基因物质才可以发挥功效。
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眼科学副教授,本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威廉·贝尔特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狗身上表现出的一切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治疗手段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使病变的光感受细胞恢复正常功能。”
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遗传医学及眼科学教授古斯塔沃·阿吉雷的观点则更令人兴奋,他指出:“我们的发现不仅为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带来了希望,而且还有可能将惠及各类由光感受细胞受损而导致的疾病。”
此外,不论是RPGR基因还是基因治疗催化剂均取自人体自身的这一事实也不失为是一大喜讯。当被问及该治疗手段还有多久才能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治疗之时,本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来自Scheie眼科研究所的塞缪尔·雅格布松解释道:“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在几年后在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大放异彩。”
译自EmaxHealth
2012年1月24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