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台湾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 失明可重建光明

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 失明可重建光明

清華大學開發「球面型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突破目前的解析度瓶頸,創造出達4千畫素的高解析度,可讓失明患者重見光明,並奪得2015台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銀獎。

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javascript:;授范龍生帶領研發團隊,開發球面型具影像功能的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把感光的影像晶片,設計開發為類似隱形眼鏡的球面狀且具有彈性的晶片體,讓晶片上的電極陣列,能夠密切貼合眼球最深處視網膜神經原表面。

范龍生強調,此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大幅突破解析度瓶頸,創造出達4096畫素的高解析度,超逾目前美國食品衛生管理局批准的人工視網膜晶片近68倍。

目前該技術已技轉生技公司,結合國內外產品開發及尖端產學研經驗、台大醫院視網膜外科醫師楊長豪先進視網膜手術專長,以及生技技術團隊於生物晶片研發及商品化成功經驗,成功銜接學研能量與產業商品化,將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世界光彩的希望。

88.jpeg (45.52 KB)

88.jpeg

微信 xsfh550597973   QQ 550597973
老年黃斑部病變有突破性的治療方式!清華大學團隊已成功開發出「球面型人工視網膜晶片系統」,透過仿真電路模擬感光細胞的訊號,目前已經在豬隻試驗取得成功經驗,預計2017年將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所舉辦的國家新創獎24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56項臨床、企業項目獲獎,而人工視網膜晶片也首度在國內曝光,因為具有前瞻性與開發潛力,也獲得了「最佳產業效益獎」。

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范龍生說,視網膜是眼睛成像最重要的關鍵,必須透過感光細胞傳遞訊號到腦部;而視網膜退化或是病變一直是很重要的眼科疾病,但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目前美國FDA僅核可了1種人工視網膜產品,但因為僅有平面且又無法整合在同一裝置上,因此僅能得到60畫素的解析度;而清華大學團隊整合了光感測器、訊號處理電路、與刺激微電極等技術,可以將畫素提升到4096。

范龍生解釋,透過手術將晶片植入在視網膜後感光細胞層上,透過仿真電路將感光訊號轉成電波送達到大腦,也就是晶片取代了感光細胞的作用,推估可以獲得0.1~0.2的視力,可看到14~18級大小的字;目前已經在豬隻試驗上獲得很好的成果,預計2017年進入到人體實驗。
微信 xsfh550597973   QQ 550597973
13# cwm1983

是台湾清华大学
微信 xsfh550597973   QQ 55059797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