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将再掀干细胞热 卫生部将于年底出台细胞治疗管理规范

上海  2012年10月18日电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山中伸弥和John B. Gurdon 两位科学家成为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获奖理由是“发现成熟细胞能够通过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再度掀起干细胞热。在刚刚落幕的“2012LSAC生命科技论坛:干细胞技术与应用”上,几乎每位嘉宾都在演讲中提到了今年的诺奖,诺奖对干细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鼓舞可见一斑。

干细胞技术应用前景可期

干细胞研究经历了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从胚胎干细胞到成体干细胞,进一步到iPS,这些细胞已经从动物实验逐步用在临床中,从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到部分干细胞产品的上市,给未来的应用领域提供想象空间。

论坛传递了干细胞领域最新前沿进展,iPS在诺贝尔奖推动下依然是会议主要讨论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研究方面与肿瘤炎症、免疫,以及干细胞技术在癌症、肝病、眼科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亦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谈到视网膜干细胞研究现状及展望时,徐国彤教授认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色素变性(RP)等视网膜疾病将可能成为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突破口。”其原因有六点:发病及治疗局限在眼部,不至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供体细胞用量很少,容易制备获得;眼科显微手术技术成熟,移植无技术障碍;治疗效果明确(主、客观指标);细胞移植后存活好(免疫豁免区);术后可方便观察细胞存活及迁移等,便于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安全性 有效性 可控性

IPS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能提供无限的供体细胞来源和多分化潜能,潜在应用价值巨大,然而IPS诱导多能干细胞或ESC胚胎干细胞的致瘤性等安全性问题也成为研究者的主要顾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表示:“干细胞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评价非常重要”。

标准先导 突破“抓死防乱”的魔咒

诺奖一经公布,生物谷编辑采访的诸多干细胞研究领域专家就表达了对国内干细胞治疗市场的担忧。在百度搜索关键词“干细胞治疗”加“诺贝尔”,不难发现以诺奖为噱头夸大干细胞治疗效果的宣传内容,如何突破“抓死防乱”的魔咒也成为与会嘉宾谈论的热点话题。

卫生部2009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8号文件,为细胞一直治疗技术用于临床提供了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框架基础,自18号文件发布以来,经历了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核申报搁置,讨论争议不断,自查自纠等。

政策亮红灯,主管部门踩刹车状况下,不少专家表示,期待卫生部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和促进我国再生医学细胞治疗领域研究健康发展。权威专家在本次论坛上透露,卫生部将于年底出台细胞治疗管理规范。据悉,相关政策将会从严,然而从严对现阶段干细胞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物谷 Bioon.com)

更多信息 图片 http://www.bioon.com/industry/mdnews/531531.shtml
之前我听专家讲卫生部今年年底开始审批干细胞治疗资格,看来是没错的,希望明年有更多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实验中。
15# 742442837

西南医院的干细胞已经在做第二期实验治疗了。相信再过段时间就会有初步结果出来的。
17# 罗兰德尼奥

肝细胞移植后有可能会色素减少,血管就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有机会问一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