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电兴奋联合离子导入疗法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复明的希望
曾先生今年 36 岁,童年时患有夜盲症,后来眼视力逐渐下降并缩窄视野,到医院眼科检查,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此症最终能导致失明,他一直在寻找好的治疗方法,后从网上了解到广州军区机关医院的电兴奋联合离子导入疗法,遂打电话给景连喜教授进行了相关咨询。景连喜教授给曾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损害视细胞的遗传性眼病。夜盲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随着病情的发展,视野逐渐缩小,最后形成管状视野或失明。发病时年龄越小,进展越快,发病年龄较大,则进展较慢。部分患者也可因并发青光眼或白内障而失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为视神经和视网膜退行变性和萎缩所致。引发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管管的血流逐步减少造成的,视网膜色素细胞因为进行性的缺血缺氧,最终慢慢变性坏死,患者最终走向失明。目前治疗该病主要策略就是扩血管治疗和神经营养治疗。由于常规药物扩血管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而物理扩血管治疗则成了目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电兴奋联合离子导入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教授景连喜研创的一种物理扩血管治疗方法,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上疗效显著。

  “ 电兴奋联合离子导入疗法” 是通过弱电流直接刺激眼底视网膜,强力扩张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极大提高视网膜细胞供血和供氧,有效逆转视网膜色素细胞变性;同时通过对视神经的电兴奋,可以激活眼底视神经细胞,增强视神经的生物电兴奋性 ; ,快速改善视力和夜盲症状;另外“电兴奋联合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在眼底注射特效药物,通过药物离子导入仪的治疗,使得药物迅速扩散,同样也可增强视神经的电兴奋性和改善眼底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和供氧,两者结合治疗,治疗效果更好。实验证明,通过电兴奋刺激和药物离子导入这两种物理刺激手段的治疗后,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速率提高了 10 多倍,是常规药物治疗所远远不能达到的。通过该疗法的治疗,可以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改善夜盲症状和视网膜血流状况,对于晚期病人可大大推迟失明时间。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患者视野缩小或管状视野,行动受影响,外出时需要有人陪同,避免意外发生。另外应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