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s具有无限增生能力和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其在眼科的定向诱导分化和移植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ESCs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的方法包括自然分化法、基质细胞诱导法、无血清拟胚体悬浮培养法、小分子诱导法、视网膜决定法、神经球团分选法和3D视网膜诱导法等,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和Stargardt病的移植疗法[9],目前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Stein眼科学院、Wills眼科医院、BascornPalmer眼科学院展开的hESC-RPE细胞悬液移植为前瞻性的非盲法、多中心临床I/II期临床试验,采用ACT公司提供的hESC-RPE(MA09-hRPE)对严重的干性AMD和Stargardt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下腔移植,术后未发现黄斑皱褶、肿瘤形成、排斥反应等眼部并发症,偶见的全身性并发症可能与口服免疫抑制剂有关。接受治疗的18例患者中,13例视网膜下出现色素斑,占72%;10眼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占56%,视力不变者7眼,占39%,视力降低者1眼,占5%,而未处理眼无变化。尽管该临床试验纳入的样本量小,但对移植细胞的的长期存活率、安全性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0]。最近韩国也首次报道了亚裔人种的hESC-RPE临床移植研究,该研究组将hESC-RPE移植到2例干性AMD和2例Stargardt患者眼内,移植后1年的随访期间3眼视力提高9~19行,1眼视力保持稳定,未发生RPE细胞的异常增生、成瘤、异常组织形成以及其他移植相关的安全问题[11]。除用hESC-RPE细胞悬液进行临床研究以外,hESC-RPE细胞植片移植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眼科学院采用再生膜片技术(regenerativepatch technologies,RPT),以超薄高分子膜(聚对二甲苯)为载体制成hESC-RPE单层细胞植片,用于有中心凹萎缩的干性AMD和Stargardt者的临床I/IIa期试验,对移植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估[12]。同期,受伦敦盲人治愈计划(LondonProject to CureBlindness,LPCB)资助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也自行建立了hESC-RPE细胞植片,并培养在薄的聚酯膜上,其I期临床试验于2015年开始实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