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无障碍技术为残障人士带来福音
让视障者“看见”真实世界
邸继勇 马明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为浅川智惠子颁发大师讲堂纪念牌。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马明霞
“我希望科技能够填补视力的不足,帮助视障者自如地应对现实生活。视障者想要独立生活,而我则希望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梦想。” 5月13日下午,计算机科学家、IBM院士浅川智惠子(ChiekoAsakawa)作为“大师讲堂”主讲嘉宾,在位于龙岗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与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领域的历史。
浅川智惠子拥有文学学士学位,同时也是东京大学计算机博士;她14岁失明,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才智发表了大量的技术论文和著作,获得13项发明专利。她在信息无障碍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把因特网及其他网络资源由文字图像转换成语音。正是因为她的创新,盲人才得以与普通人一样浏览网页。
诞生帮助盲人阅读的浏览器
20世纪80年代,浅川智惠子领导开发了盲人电子书技术,包括盲文编辑、盲文字典和电子盲文图书馆等。这套系统让每一个有视力障碍的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来阅读盲文和听有声读物。盲人们能随时随地阅读报纸、文章、书本,了解不同的知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后来,她又在这个机器的基础上作了更新,诞生了一个可以帮助盲人阅读的浏览器。使用者可以将浏览器连在电脑上,读到某一行时,盲文的盲点就显示出来,然后就可以通过触摸来阅读了。这样一套系统对盲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后来甚至衍化成了一套标准系统。
目前,该浏览器已从最开始的日语普及到了11种语言。现在,通过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合作,浅川智惠子正在开发各种技术,目标是帮助盲人看到周围的世界,并且更加全方位地与周围世界进行互动。
让视障者“看见”真实世界
3年前,浅川智惠子看到了移动计算、物联网感应网络和计算机视觉发展的潜力,她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合作,试图将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手机和认知技术结合起来,为盲人带来新一代无障碍助手。这无疑是无障碍技术的新一代革命。
这种多技术的结合称为“认知助手”。NavCog是这个团队开发的应用之一,该应用利用现有的传感器和认知技术,通过耳机与盲人进行“耳语”或在智能手机上产生振动,帮助盲人近乎实时地识别他们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NavCog应用现在已经可以在App Store下载使用。浅川智惠子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视觉障碍人士能够认出迎面走来的朋友,在朋友走近时能喊着他们的名字并和他们打招呼,在与人们交谈时能知道人们的情绪状态。她真切希望:“视觉障碍人士如我,能够不需要任何人引领地走到主席台上作报告。”
目前第一套面向开发人员的“认知助手”工具已通过IBM Bluemix发布在云端。这一开放的工具套件包括一款导航应用、一种地图编辑工具和本地化算法,可帮助盲人近乎实时地识别他们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浅川智惠子及其团队希望开发人员能够通过“认知助手”开发新一代的无障碍访问功能,以适用于各种场景以及环境,包括购物中心、机场、医院、体育馆、办公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