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natiger 于 2013-2-23 23:10 编辑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14日核准,让第一个人工视网膜植入产品上市,为罕见遗传眼疾患者带来希望。
美国加州的第二视力医疗产品公司研发的“阿格斯第二代人工视网膜系统”(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 System),是首个为严重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患者所研发的视网膜植入产品。
该装置包括一个小视频摄像机、一副传输眼镜、影像处理单元(VPU)和一个植入的视网膜假体(人工视网膜),以代偿视网膜(眼内膜)细胞功能的退化和改善患者的图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VPU转化来自视频摄像机的影像成电子数据,该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人工视网膜。
在植入视网膜后,病人虽然无法恢复视力,却能感受光影,有助于他们辨识自身位置,以及周边人们和物体的移动。
有30名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款人工眼对视力恢复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其中11名患者在2年内出现了结膜溃烂、视网膜剥离、手术伤口开裂等副作用。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审查团在批准使用前,对产品表示肯定称“患者所获的利益大于风险”。
第二视力医疗产品公司说,美国有大约10万人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但首批适合植入人工视网膜的病人只有1万至1万5000人。那些原本拥有正常视力、年龄超过25岁的病人才可使用该产品。
据报道,人工视网膜售价为15万美元(19万新元),不包括手术和训练费。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刘文泰教授,历经20多年努力,终于完***工视网膜“阿格斯第二代系统”(Argus II system)开发,本月14日获得美国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的核准,未来在美国将可合法植入人眼,造福因视网膜变性而失明的病患。
台湾交大表示,自电子工程学系毕业的杰出校友刘文泰教授,自1988年起,率先投入电子视网膜研发,成功完成视网膜人体植入手术,使七旬老翁重见光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国情咨文中,特别推崇此研究成果为美国迈向新世纪之三大科技创新。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表新闻指出,NSF从1980年代赞助人工视网膜计划,总计投入数十亿台币经费,充分体现NSF资助高风险及突破性基础研究之远见,20年后终于引导对于造福人类具突破性技术问世。
台湾交大说,NSF中引用刘文泰教授说明指出,“人工视网膜是伟大的跨领域开发挑战,其中涵盖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之间的衔接,不只是单纯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它牵涉到整个系统、软硬件的高度集成。这是个集成优化的芯片系统,具有多重电压,类比数码混和自我供电、自我资料管理等,这些工程上的极致优化加速了医学手术及治疗上的进展”。
台湾交大指出,目前人在美国的刘文泰,在神经半导体接口、低耗能可植入电子装置、高速传输硬件设计等领域发表超过180篇论文,并着有两本专书,所发明的行波管线技术,已广泛被应用于动态唯读存储器、静态唯读存储器与微处理器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