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破解“猫眼”男孩的夜视谜团

破解“猫眼”男孩的夜视谜团
2008/12/25 23:59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青年周末   

■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农有穗的眼睛竟能发出一种蓝绿色的光芒 ■他的眼睛被认为是“猫眼”   广西八龄童长了一双超常人眼睛———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跑得飞快

  ■瞳孔一照就发出蓝绿色光芒

  ■记者调查发现: 夜视仍需借助微量光线

  ◎据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南国早报》等综合报道

  如果你曾看过获奥斯卡奖的《沉默的羔羊》,就一定会对影片结尾时凶手戴的那副夜视镜印象深刻。中国古代也不乏夜视的民间传说。然而在现实中,凭一双裸眼就能“夜视”的人似乎还真存在。

  广西男孩农有穗,就因为一双能在黑夜里视物的神奇“猫儿眼”,近期被媒体连番报道。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专程带着医生,去给该男孩做检查。

  他为什么具有这样一副与众不同的眼睛?人类真的能像猫科动物那样夜视吗?

  八岁男孩自小就有“夜视”能力

  广西横县南乡镇大化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农有穗,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前去找他的记者们,在第一眼看到他时,都被他的蓝色瞳孔震住了。

  农有穗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晚上走路、做作业和看书,他都既不用开灯,也不用电筒,无需借助灯光就能做完这些事儿。这个男孩自己也对大家说,晚上看东西比白天还要清楚。正如村里人说的,他就像是长了一双“猫眼”,从外观、习性、到能力,都和猫有相似性。难道说,世间真有长着一双“夜视眼”的人吗?

  经广西《南国早报》最先报道后,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记者也请来眼科医师宋强,一同前往横县大化村调查真相。

  赶到大化村,刚一看见农有穗,不仅记者,连医生都很惊讶——他的蓝色眼睛和西方人的眼睛非常相像。再仔细一看,又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在黑暗的地方,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农有穗的眼睛竟能发出一种蓝绿色的光芒,就像是猫的眼睛一样!

  农有穗的父亲回忆说,这小孩生出来2个月以后,就有亲戚朋友感觉这孩子的眼睛不一样。最后父亲带他到县城医院看过,当时医生说不要紧,等以后长大,慢慢就好了。

  农有穗一天天长大,眼睛却仍然发蓝,没任何变化,不过既不疼也不痒,没什么不舒适的表现,检查视力也都正常,逐渐家里人也就不在意了。

  转眼农有穗长到8岁,该上小学了。入学第一天,他就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注意。刚开始,老师还以为他眼睛有毛病,怕他看不清楚黑板,就特意安排他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但是,农有穗不喜欢坐在前排,他找到老师,主动要求换到后面去。

  农有穗性格活泼,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并不觉得自己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但是,时间长了,班主任老师还是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是在室外,阳光稍微强一点,大家看东西都还很正常,农有穗的眼睛却已经眯成了一条缝,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

  老师觉得奇怪,这孩子到了晚上,视力又怎样呢?结果农有穗跟同学们晚上去捉蟋蟀,大家都带着手电筒,只有他不带,他说自己不用电筒也能看见。同学们用电筒一照他,不由都怕了,纷纷都说他的眼睛是猫眼。渐渐地,从小孩到大人都传开了,大家都开始觉得农有穗的眼睛确实与众不同。

  父亲农仕华也开始留心注意孩子。他发现,农有穗平常总是喜欢去黑暗的角落,或者是灯光昏暗之处,但看东西仍很清楚,而且两眼发出寒光,确有几分怕人。而且,孩子经常晚上不在家,天一黑就喜欢跑出去玩。四野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山路崎岖不平,他却从来都是跑得飞快,也不怕摔倒。

  村里人对这件事议论纷纷,一个迷信的说法在悄悄流传:这个孩子是一只猫来投胎,所以才长了这么一双眼睛。

  难道,农有穗真是像猫一样,有神奇的夜视能力吗?

  是有夜视能力 但需借助微量光线

  就在前不久,广西横县电视台的记者曾经来到这个村,采访过农有穗,现场测试过他的神奇“猫眼”。

  他们把楼梯间蒙上一层被子,挡住光线,里面漆黑一团,然后让农有穗钻进去。记者在纸上写下题目,然后带进去,让农有穗做,结果他都成功做了出来。而且,在用来组词的小空格里,他都能准确地填上去文字。

  《南国早报》的记者为了印证农有穗的“夜视眼”,让农有穗钻进厚厚的被窝里,然后塞进去一张“黑桃Q”扑克牌,农有穗马上准确地叫了出来。众人接连塞进几张不同的牌,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是什么牌。随后,大家又来到一间黑屋子里,把手上拿着的几张钞票给他辨认。其他人都看不清他的面孔,但他却能准确地从人们手上把钱取走,并准确说出了每张钞票的面额。

  从这时起,农有穗的“猫眼”就更加名声在外。

  猫昼伏夜出,跟同属猫科动物的虎、狮、豹等一样,都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眼睛:黑夜中视物如同白昼,还闪闪发光,像宝石一样。猫科动物的眼底,都有一层反射膜,由金属元素锌组成,就像一面反光的镜子,即使很微弱的光线,也能被捕捉到,重新反射到视网膜上,更加提高夜视能力,这也是猫科动物眼睛发光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佘锐萍介绍说:猫科动物的视杆细胞比较发达,可以达到上亿个,人类才一百多个。因此,在黑暗的光线下,猫科动物能看清楚物体,视物能力比较强。而人类在微弱光线下虽也能看见一些东西,但基本只是轮廓,很模糊。

  但是,农有穗的眼睛为什么却能异于常人,在黑暗中视物呢?

  央视记者亲自做了一番试验,他们在村里找到了一间没有窗户的库房,把灯拉灭,门关紧,屋里就漆黑一团。测试开始,记者先把题目写在纸条上,然后在黑暗中把纸条交给农有穗,让他逐一辨认,测一下他的夜视能力到底如何。在这种一点儿光线都没有的情况下,结果农有穗的夜视能力就没以前那么神奇了,难道他是紧张而发挥失常了吗?

  这时候,同去的宋强医生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从对这个小孩的观察,以及进行的实验来看,我可以判断他不是夜视眼,因为完全黑暗没有光线的时候,他也看不出纸上的字。而当屋顶有一点儿微弱的光线透进去,他才能看见纸上的字。”

  不过宋强医生还是承认,这个孩子的暗适应能力特别强,远远超出一般人。平时人们由白天突然进入到一个暗室里面,会发现什么都看不见,但在里面待了几分钟后,会慢慢看清周围的一些物体轮廓,这叫暗适应。比如把一个人长期关在黑暗牢房里,他的暗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还有一种叫做明适应。比如在汶川地震中,被掩埋的伤员抬出来,都要蒙上眼睛,那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暗适应,瞳孔也放得很大,猛一接受强光刺激,轻则短暂目盲,浑身麻痹,重则永久失明。

  那么,农有穗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经过专项的眼科检查,终于真相大白。

  专家发现

  “猫眼”竟然是先天性眼型白化病

  为了弄清农有穗的这种夜视能力从何而来,征得家人同意,央视记者带着农有穗去广西民族医院,请专家卢林德检查。卢林德是该医院的眼科主任,有20多年眼科临床工作经验,但他也说,自己从没见过这样一双会发蓝光的眼睛。

  经专业检测,专家发现,农有穗眼球虹膜上的色素细胞缺乏,他的瞳孔因此看上去呈蓝色。西方白种人的蓝眼睛只是虹膜色素细胞比较少,而农有穗的眼睛,不仅虹膜色素缺乏,就连后面视网膜上的色素细胞都没有。农有穗白天在室外感到光线刺眼,就是这个原因。

  根据眼底图像,专家确认,农有穗是患有一种先天性的眼型白化病。

  卢林德主任说:“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的头发是白的,皮肤也是偏红偏白的,眼睛也是蓝蓝的,这是因全身色素细胞缺乏引起的,而农有穗的色素细胞缺乏只发生在眼部,全身其他地方都没有。”

  眼睛上的白化病,会使人增强夜视功能吗?

  卢林德推断认为,农有穗应该是习惯于在比较暗淡的光线下视物,暗适应更快一些,感光更加舒适,但是暗视力应该并没有增加。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他安排农有穗去做视力检查。首先是明视力,结果农有穗的视力为1.0。然后,关掉光源,在完全黑暗的屋里检查暗视力,发现农有穗很难进行正常辨认。

  不过卢林德也说,农有穗更习惯于在暗淡的光线下视物,且比常人的适应能力更强些,所以在黑暗环境下看东西的能力确实比常人要强。

  根据人们对猫等夜行性动物的研究,这些动物在黑暗中行动,其实也需要一些微量光线。它们的特殊视网膜能把这些光线聚合起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以增加夜视能力。这跟农有穗非常相像。

  只是,农有穗的特殊眼膜被医生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缺陷,目前医学上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在强光下佩戴太阳镜,避免直接光线刺激。不过,让农有穗父亲感到安慰的是,这种病倒不会对农有穗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还有这事啊
不到最后,我不认输
很强大那!
谢谢楼主的分享.这个新闻我在电视上见看过.
返回列表